365英国上市公司_best365提现到账慢_365体育直播
内容提要
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为“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创造,至今2155年,仍然熠熠生辉。二十四节气的完整、科学记载,出自西汉淮南王刘安和门客编撰的《淮南子·天文训》。二十四节气的理论依据,是根据太阳、月亮、北斗斗柄、二十八宿标示的度数和地球的运行规律,而研究制定出来的。二十四节气的产生地望为古城寿县,它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是淮河--秦岭一线的中国南北气候自然分界线。有的学者认为二十四节气产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黄河流域,这是不准确的。
2016年11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亚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委会,正式通过决议,把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简称“代表作名录”),举国欢欣。把中华优秀文化遗产发扬光大,走向全世界,这是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但是作为广大民众,对于二十四节气的研究和确立,它的科学依据,却不大知晓。本文把二十四节气的有关复杂内容,简要介绍给读者。
一、二十四节气的前期研究阶段
二十四节气的研制,经过了漫长的岁月。把永恒的而又无穷的时间,使之科学化、规范化,并且付
之于人类的生活实践,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早在《尚书·虞书·尧典》中就记载:“日中,星鸟,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虚,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汉)孔安国解释说:“日中,为春分之日。日永,为夏至之日。宵中,秋分。日短,冬至之日。”夏代距今大约3600年至4000年。那时就知道区分两“分”、
两“至”,确立四季了。
西汉学者戴德撰写的《大戴礼记》,收有《夏小正》一篇。西汉司马迁撰《史记·夏本纪》中说:“太史公曰:孔子正夏时,学者多传《夏小正》云。”一说《夏小正》就是夏代的历法。“正月”有“启蛰”
的名称。
成书于春秋末期左丘明(前556年--前451年)
撰写的《国语·楚语上》有:“处暑之既至。”韦昭注:“处暑在七月。处,止也。”可知是节气之名。
《管子》一书,编辑于战国时代。其中的《宙合》有:“以待清明。”《幼官》有“大暑”、“小暑”,“始寒”、“大寒”,《轻重乙》有“冬至”、“春
至”(春分)、“秋至”(秋分)等。当与节气有关。
产生在春秋时代的《春秋左传·昭公十七年》记载:“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玄鸟,就是燕子。伯赵,就是伯劳。青鸟,就是鸧安。丹鸟,就是锦鸡。四种鸟儿,代表四季。可知春秋时代已经有了
两“分”、两“至”的概念。
成书于秦朝统一前夕(?239年)的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及门客所着《吕氏春秋》,出现了10个节气。它们是:立春、日夜分(春分)、立
夏、日长至(夏至)、立秋、日夜分(秋分)、立冬、日短至(冬至)、雨水、白露。
可以知道,由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天下动乱,科研条件以及认识水平有限,先秦时期二十四节气的体系并未得到确立,出现的名称也没有统一,应该属于前期研究阶段。
刘魁立先生在《中国人的时间制度——值得骄傲的二十四节气》(人民政府协报,2016-12-12期10版)中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根据日月运行位置、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规律,总结出了二十四节气,到了秦汉年间,完全确立。”从以上所引六种代表性的文献可以知道,秦代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尚未完成,怎么就能提早到“春秋战国”“总结出了二十四节气”?请刘先生公布传世和出土文献的资料,以飨读者。
二、二十四节气的科学依据
汉朝的建立,结束了长期的战乱局面,天下安定,经济恢复,文化繁荣,学术发展,百家争鸣。在这样的政治、经济、科研条件之下,二十四节气的研究,才能得以进行,最终在淮南王刘安(前179年--前122年)的《淮南子·天文训》中得以完成,并流传至今。
1,北斗斗柄运行与二十四节气
《淮南子》中确定二十四节气的标准,是北斗的运行方向。北斗斗柄的运行,同月亮、太阳、五星、二十八宿相配合,组成了一个古代完整的、科学的历法、天象体系,这是淮南王刘安及门客的重要的科技创新成果。
对于北斗斗柄的运行,《夏小正》中就有:“正月,斗柄悬在下。”“六月,初昏,斗柄正在上。”《史记·天官书》记载:“帝为斗车,运于中央,临制四方,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司马迁也是把北斗斗柄作为定方向、定四时、定时辰的标准来认识的。
《淮南子·天文训》中第一次完整、科学地记载了二十四节气的运行体系:
两维之间,九十一度(也)十六分度之五,而(升)[斗]日行一度,十五日为一节,以生二十四时之变。
斗指子,则冬至,音比黄钟。
加十五日指癸,则小寒,音比应钟。
加十五日指丑,则大寒,音比无射。
加十五日指报德之维,则越阴在地,故曰距日冬至四十六日而立春,阳气冻解,音比南吕。
加十五日指寅,则雨水,音比夷则。
十五日指甲,则雷惊蛰,音比林钟。
加十五日指卯,中绳,故曰春分,则雷行,音比蕤宾。
加十五日指乙,则清明风至,音比仲吕。
加十五日指辰,则谷雨,音比姑洗。
加十五日指常羊之维,则春分尽,故曰有四十六日而立夏。大风济,音比夹钟。
加十五日指巳,则小满,音比太蔟。
加十五日指丙,则芒种,音比大吕。
加十五日指午,则阳气极,故曰有四十六日而夏至,音比黄钟。
加十五日指丁,则小暑,音比大吕。
加十五日指未,则大暑,音比太蔟。
加十五日指背阳之维,则夏分尽,故曰有四十六日而立秋,凉风至,音比夹钟。
加十五日指申,则处暑,音比姑洗。
加十五日指庚,则白露降,音比仲吕。
加十五日指酉,中绳,故曰秋分。雷戒,蛰虫北乡,音比蕤宾。
加十五日指辛,则寒露,音比林钟。
加十五日指戌,则霜降,音比夷则。
加十五日指蹄通之维,则秋分尽,故曰有四十六日而立冬,草木毕死,音比南吕。
加十五日指亥,则小雪,音比无射。
加十五日指壬,则大雪,音比应钟。
加十五日指子,故曰阳生于子,阴生于午。
阳生于子,故十一月日冬至,鹊始加巢,人气钟首。
《淮南子·天文训》中又说:
“子午、卯酉为二绳,丑寅、辰巳、未申、戌亥为四鈎。东北为报德之维也,西南为背阳之维,东南为常羊之维,西北为蹄通之维。”
这里对《淮南子·天文训》的术语“维”、“绳”、“鈎”等加以解释。
“维”,高诱注:“四角为维也。”一周天3651/4度分为“四维”。
“绳”、“鈎”,高诱注:“绳,直。”《说文》:“钩,曲也。”本义指弯曲的钩子。引申有勾连义。可以知道,“二绳”,子午,连接冬至、夏至;卯酉,连接春分、秋分。可以分出两“分”、两“至”。
“四鈎”,丑寅,报德之维,连接冬春;辰巳,常羊之维,连接春夏;未申,背阳之维,连接夏秋;戌亥,蹄通之维,连接秋冬。可以知道,“四鈎”,可以分出四“立”。
由此可知,二十四节气全年为365 1/4日,两维之间为91 5/16度。具体分配情况是:冬至——大寒46 日,立春——惊蛰45 日,春分——谷雨46 日,立夏——芒种46 日,夏至——大暑46 日,立秋——白露46 日,秋分——霜降46日。
二十四节气,构成了一个天象、历法、气温、降雨、降雪、物候、农事、音律、干支等的综合体系,成为古代中华民族生存发展,从事农业生产,顺应自然规律,和谐“天人”关系的理论基础。
2,月亮运行与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同月亮的运行密切相关。月亮的运行是阴历。设置闰年,就是根据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而设立的。这样,根据太阳和月亮的运行规律,属于阴阳合历的二十四节气就制定出来了,并沿用至今。
《淮南子·天文训》中说:
月,日行十三度七十六分度之二十六,二十九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四百九十九而为月,而以十二月为岁。岁有馀十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八百二十七,故十九岁而七闰。
“二十六”:高诱注:“六,或作八。”按:“六”当作“八”。
本段的计算方法是:
日行度数:1076(月周)÷76(日周)=13 28/76(度)
月行度数:27759(日数)÷940(月数)=29 499/940(度)
一岁度数(十二朔望月):29 499/940 × 12=354 348/940(日)
“岁有馀”:365 1/4日— 354 348/940日=10 827 /940日
“十九岁七闰”:10 827 /940日×19=206 673/940日(约合七个月)
这段的意思是:月亮每天进行13 28 /76度,29 499/940日而为一月,而把十二个月作为一岁。每年尚差10 827/940日,不够365 1/4 日。因而十九年有七次闰年。
比如:2012年闰4月,2014年闰9月,2017年闰6月,2020年闰4月。
3,太阳运行与二十四节气
《淮南子·天文训》中运用太阳的运行规律,来划分二十四节气。主要有两种方法:
①,圭表测量。
圭表,是中国古代观测天象的仪器。“表”,是直立的标竿。“圭”,是平卧于子午方向的尺子。“表”,放置在“圭”的南端,并与“圭”互相垂直。根据太阳的出没方位,和正午高度的不同,以及周期变化的规律,按照“圭”上的“表”影,测量、比较和标定日影的周日、周年变化,用来定方向、测时间、求出周年常数、划分季节和制定历法。
《淮南子·天文训》中记载:
日冬至,八尺之修,日中而景丈三尺。
日夏至,八尺之景,修径尺五寸。
(唐)欧阳询撰《艺文类聚》卷三《岁时部上》引作“八尺之表,景修尺五寸”。当正。
这里记载的是测量“冬至”和“夏至”的方法:冬至之时,八尺高的“表”,日影长一丈三尺。夏至之时,八尺高的“表”,日影长一尺五寸。
②,利用太阳与二十八宿的关系。
《淮南子·天文训》中说:太阳正月处于二十八宿中的营室的位置,二月处在奎、娄的位置,......十一月份处在牵牛的位置,十二月处在虚星的位置。
比如:“营室”,正月中,雨水。“虚星”,十二月节,冬至。
4,二十八宿标示的度数与二十四节气
《淮南子·天文训》中说:二十八宿与天球赤道的夹角可以分为不同的度数:角宿十二度,亢宿九度,氐十五度,房五度,......七星、张宿、翼宿各十八度,轸星十七度。总共二十八宿标示的度数是365 1/4 度。
二十八宿标示的度数,与北斗斗柄、太阳运行度数相同。比如:立春,在“危十七度”(今测十六度)。立秋,“翼十八度”(今测十五度)。
5,十二律长度与二十四节气
《淮南子·天文训》中用十二律度数,来表示二十四节气的时间变化。
365英国上市公司_best365提现到账慢_365体育直播
《淮南子·天文训》中说:黄钟处在十二地支子位,它的长度数是八十一分,主管十一月之气,下生林钟。林钟的管长是五十四分,主管六月之气,上生太蔟。......无射的管长四十五,主管九月之气,上生仲吕。仲吕的管长六十,主管四月之气,这样十二律的相生便结束了。
比如:“冬至”的时候,与十二律相配的为林钟,逐渐降为最低音;“夏至”的时候,与十二律配合的为黄钟,逐渐上升为最高音。
6,十二月令和二十四节气
《淮南子·时则训》中记载了十二个月与斗柄、二十八宿、五方、二十四节气(其中涉及八个节气)、农事、政事、物候、气象、祭祀、军事、干支、音律、五行等的相互关系。
孟春之月,招摇指寅,昏参中,旦尾中。其位东方。立春之日,......。
仲春之月,招摇指卯,昏弧中,旦建星中。其位东方。是月也,日夜分(即“春分”)。
孟夏之月,招摇指巳,昏翼中,旦婺女中。其位南方。立夏之日,......。
仲夏之月,招摇指午,昏亢中,旦危中。其位南方。日(短)[长]至(即“夏至”),阴阳争,死生分。
孟秋之月,招摇指申,昏斗中,旦毕中。其位西方。立秋之日,......。
仲秋之月,招摇指酉,昏牵牛中,旦觜嶲中。其位西方。是月也,日夜分(即“秋分”)。
孟冬之月,招摇指亥,昏危中,旦七星中。其位北方。立冬之日,......。
仲冬之月,招摇指子,昏壁中,旦轸中。其位北方。日短至(即“冬至”),阴阳争。
《淮南子·时则训》十二月令的记载,与《吕氏春秋·十二纪》、《礼记·月令》记载相近。所以使用了“日长至”、“日短至”、“日夜分”等词语。在十二月令体系中,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两“分”、两“至”,则是确定四季、纪月、纪年的重要标准。
三、二十四节气与中国气候分界线
张丽先生在《从二十四节气成功申遗来看——
国际视阈下的非遗保护与传承》(人民政府协报,2016-12-12期09版)中说:二十四节气,“它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这种说法值得讨论。黄河流经9个省,全长约5464公里。那么,从年代上来说,是形成于两汉、唐宋,还是元明清?从流域上来说,是上游、中游,还是下游?从行政区划上来说,是青海、河南,还是山东?张先生读了此文,请将二十四节气产生在“中国黄河流域”的材料,公之于众。
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有一条美丽的河流,它就是淮河。西汉前期,位于淮河中游的淮南国,成为当时重要的文化学术中心。而他的倡导者,就是淮南王刘安。这位蒙冤自杀的诸侯王,南宋史学家高似孙(1158年--1231年)在《子略》中称为“天下奇才”。
1,“天下奇才”淮南王
淮南王刘安“好读书鼓琴”,博学多才,着述宏富。在东汉史学家班固(32年-92年)所着的《汉书》中,就记载了署名刘安的15篇(部)着作。
《汉书·淮南王传》记载:“(刘安)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作为《内书》二十一篇,《外书》甚众;又有《中篇》八卷,言神仙黄白之术,亦二十馀万言。”其它还有:“初,安入朝,献《颂德》及《长安都国颂》”,“使为《离骚传》,旦受诏,日食时上。”《汉书·严助传》中收有上书《谏伐南越书》。《汉书·楚元王传》中有《枕中鸿宝苑秘书》。记载在《汉书·艺文志》中的着述有:“《淮南道训》二篇,《琴颂》,《淮南内》二十一篇,《淮南外》三十三篇,《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淮南歌诗》四篇,《淮南王兵法》,《淮南王杂子星》十九卷。”
这些着作,涉及《易》学、哲学、政治、军事、文学、音乐、化学(炼丹术)、天文、养生等众多门类,简直就是一部西汉初期的百科全书。而其中的许多篇章,都是文化、科技创新的产物。
淮南王刘安的着作大多已经失传,而被当代学者胡适(1891年-1962年)称为“绝代奇书”的《淮南子》,却得以幸存。
《汉书·淮南王传》记载:“初,安入朝,献所作《内篇》,新出,上爱秘之。”《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中说:“及建元二年,淮南王入朝。”
“初”,指的是汉武帝即位之初,即建元二年(前139年)。当时汉武帝16岁,刘安41岁。
淮南王刘安和门客研制成功的二十四节气,收在《淮南子·天文训》之中,在汉武帝即位第三年,献给了朝廷,并且得到了年轻皇帝的喜爱。那么,二十四节气体系的完成和发布,至今已有2155年。
淮南王刘安为王42年,都城为“寿春”,即今安徽省365英国上市公司_best365提现到账慢_365体育直播之寿县。“寿春”之名见于《史记·楚世家》: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前241年),楚东徙都寿春,命曰郢。”又经过19年,具有八百多年历史,创造出辉煌文化的南方大国楚国,终于在寿春灭亡。
楚国的天文学,非常发达。1978年夏,在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二十八宿和“斗”字箱盖,大约在前430年。楚国天文学家甘德(一说齐人、鲁人),着有《天文星占》,部分逸文收在唐代的《开元占经》中。楚怀王时代有天文学家唐昧(?--前310年),着有《星学》。1978年,在战国楚地、阜阳出土二十八宿圆盘,墓葬年代是汉文帝十五年(前165年)。而淮南王刘安及门客,也写出了《淮南杂子星》十九卷。可以说,二十四节气的研究,继承了楚人天文学成果,科研团队又进行了详细的观测和推算,最终在淮南王国都“寿春”结项完成。
2,中国气候自然分界线
淮河--秦岭一线,是中国南北气候、地理自然分界线。 2010年,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陈全功等人,根据气候、地理、人文等方面的综合数据,制成了《基于GIS的中国南北分界带分布图》,分布图表明,中国南北分界具有自然(气候、地理)和人文的综合属性,分界带涉及四川、甘肃、陕西、湖北、河南、安徽、江苏等7个省的130个县(市)。在中国南北分界带上,顺着经度各段中点的连线,称为南北分界线。而淮南国都古城“寿春”,就在分界线的中点线上。
在这条分界线上,温度差别相当显着。在我国冬季一月份等温线图○°c度的走向上,淮河--秦岭一线基本重合。比如:江苏洪泽、安徽蚌埠、河南桐柏,
历年来一月份平均温度为1°c。
淮河--秦岭一线,四季分明。春季:洪泽,62天;蚌埠,56天;桐柏,69天,平均59天。夏季,平均111天;秋季,平均61天;冬季,平均133天。这就告诉我们,春季时间短;夏季时间长;秋季和春季相仿;冬季时间长。正好体现了二十四节气两“分”两“至”的特点。
春秋齐国贤相晏婴(前578年--前500年)在《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中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2500年前人们就发现了淮河具有南北分界线的特点,请问张先生:“黄河流域”有这个特点吗?
所以,淮南王刘安在天时、地利、人杰等条件齐备之下,二十四节气终于研制成功。
四、二十四节气的传承
淮南王刘安在建元二年(前139年)把《淮南子》奉献给朝廷。从汉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年)至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共35年。其后传承共分为三个阶段:
①,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至汉成帝绥和二年(前7年),把二十四节气编入太初历,共97年。
②,汉成帝绥和二年(前7年)至汉章帝元和二年(85年),共93年。刘歆(?前50年--23年)把太初历加以修改,称为三统历。继承了二十四节气,但是把“雨水”、“惊蛰”和“清明”、“谷雨”颠倒顺序。
③,汉章帝元和二年(85年)至2016年,共2101年。使用编欣、李梵等编制的四分历,恢复了淮南王刘安《淮南子·天文训》的顺序,流传至今。
本文的结论是: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人民的一项伟大的发明创造,它是根据太阳、月亮、北斗斗柄、二十八宿标示的度数和地球的运行规律,而制定出了永恒不变的历法。它的前期经过了一千多年的不断研究,在淮南王刘安和门客编撰的《淮南子·天文训》中,创立了完整的科学体系。二十四节气诞生在淮水之畔的古都寿春。淮南王刘安在汉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年)奉献给朝廷,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编入历法体系,颁行全国,并且走向了亚洲和世界。
陈广忠,1949年生,安徽淮南人。安徽大学文学院教授。从事古代文学、汉语史、音韵学、古典文献学、诗词格律等课程的教研工作。研究《淮南子》36年。出版有关专着29部(独着24部,合着5部)。其中中华书局出版《全本全注全译 淮南子》等3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北宋本《淮南子》点校等3部,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刘安评传》(增订本)、《淮南子科技思想》(增订本)、《二十四节气》等4部。并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年1月24日发表《〈淮南子〉与二十四节气的创立》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