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淮南子》研究

        365英国上市公司_best365提现到账慢_365体育直播

        发布日期:2018-07-30 10:31作者:应克荣 方川 【字体:  】   阅读:

        略论《庄子》浪漫精神对《淮南子》的影响

        应克荣 方川

        (淮南师范学院 文学与传播学院 安徽淮南232038)


        【摘要】庄子将他深邃的思想、辛辣的嘲讽、大胆的夸张、瑰丽的语言、恣肆的文风连缀成一部“哲学中的文学、文学中的哲学”性质的奇书,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庄子》散文独具特色的神话思维,寓言十九的言说方式,“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的浪漫想象,对《淮南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庄子;淮南子;浪漫精神


        庄子将他深邃的思想、辛辣的嘲讽、大胆的夸张、瑰丽的语言、恣肆的文风连缀成一部“哲学中的文学、文学中的哲学”性质的奇书,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称“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1]P11《庄子》独具特色的神话思维,寓言十九的言说方式,“意出尘外、怪生笔端”[2]43的浪漫想象,对《淮南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一、独具特色的神话思维

        神话是中国文学的源头,更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土壤。《庄子》散文汪洋恣肆的文笔、出人意外的想象,本身即具有浪漫主义的精神特质,同时它保留甚至创制了大量的神话,且语言瑰丽、描写生动,形成了庄子式的浪漫。《淮南子》不仅继承了《庄子》的道家思想,也借鉴了《庄子》的神话思维。

        神话思维,又称“野性思维”,是西方神话学和人类学的一个术语,一般来说,神话思维具有直觉性、形象性、拟人化、情感性等特点。“因此,神话思维是一种崇尚野性的、怪诞的、神秘的和生命的思维形式。”[3]P346《庄子》是一部哲理散文,记录甚至改造神话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说理。“《庄子》三十三篇文章中大体运用了十八段神话,约有五十次左右,涉及内容是非常广泛的,有远古时期的历史故事,也有一些怪异故事。”[4]P6《淮南子》是

        ————————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淮南子》与豆腐文化传承创新研究(SK2015A516)。

        [作者简介]应克荣(1965—)女,安徽凤台人,淮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中国传统文化。方川(1964—)男,安徽淮南人,淮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安徽省淮南子研究会会长研究方向:文艺学。


        一部政论散文,其记录甚至创制神话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阐释论证。《淮南子》不仅保留了共工怒触不周之山、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四大神话,还记录了太阳神、月神、风神、雷神、岁神、五方之神、河伯、雨师等神话。“《淮南子》继承了《庄子》、《楚辞》为代表的神话思想,塑造了以昆仑山为中心的南方和西方的神话体系。”[5]P280,从《庄子》到《淮南子》神话的演变主要体现在神话的仙话化和神话的宗教化两个方面。

        1、姑射山之神人——神话的仙话化

        姑射山,是神话里的地名,在西方,传说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山海经·东山经》云:

        又南三百八十里,曰姑射之山,无草木,多水。又南水行三百里,流沙百里,曰北姑射之山,无草木,多石。……其神状皆兽身人面载觡。

        《庄子·逍遥游》: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

        《庄子·齐物论》中讲到:

        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熟,河汉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飘风震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

        《山海经》中姑射山之神还是人面兽身、头戴觡角的半人半兽的形象,到《庄子》那里变成了皮肤如冰雪般洁白、身姿绰约如少女的美人形象,她不吃五谷杂粮,而是吸风饮露,乘云御龙、遨游于四海之外。这里的“至人”,不受死生的困扰,比神话中的“神人”还自在,已经具有长生不老的“仙人”特性。其实,能否长生不老正是神与仙的重要区别,“神话中‘神’难免遭劫难一死;而仙化中的‘仙’则长生不老。”[6]P328可见,在《庄子》中神话已经具有仙化的倾向,到《淮南子》时代,神仙思想盛行,一代雄主汉武帝也迷恋神仙术,希望可以长生不老,淮南王刘安本人就是一个炼丹家,还留下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典故。

        《淮南子》中的“真人”大都是“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的仙人形象,如王乔、赤松子。《淮南子·泰族训》:

        王乔、赤松去尘埃之间,离群慝之纷,汲阴阳之和,食天地之精,呼而出故,吸而入新,喋虚轻举,乘云游雾,可谓养性也。

        《淮南子》中,王乔、赤松子成为吐故纳新、喋虚轻举、乘云游雾的仙人典型。刘安结合老庄道家的思想及自己的炼丹实践,进一步创立了具有实践可能的升仙理论,《淮南子》中的神人进一步仙化。

        2、西王母——神话宗教化

        西王母的记载有人认为可以最早追溯到商代1。《山海经·大荒西经》:

        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弱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头有尾,……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

        《大荒西经》里,西王母是居住在西北昆仑山上,人面、虎身、戴胜、虎齿、豹尾的形象。

        《山海经·西山经》: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西山经》里,西王母居住在玉山,玉山在昆仑之西。其形状像人,依然保留豹尾、虎齿、戴胜的特征,不过增加了“善啸”的特点及“司天之厉及五残”的职司。据晋郭璞《山海经注》解释:“司天之厉及五残”,是主知灾厉,五刑残杀之气的神,就是说西王母主管天上灾厉及刑罚的“凶神”。

        到《庄子》那里,西王母开始成为得“道”的“古之真人”。在《庄子·大宗师》曰: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豨韦氏得之,以挈天地;伏戏氏得之,以袭气母;维斗得之,终古不忒;……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广,莫知其始,莫知其终。

        在庄子看来,道是无处不在的,神鬼仙怪均得之于道,才各有其神通。“道”的存在早于天地万物,并衍生万物;“道”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界限的,其影响力无处不在,六合之内、六合之外无不受到“道”的作用。从豨韦氏、伏戏氏到黄帝、颛顼;从维斗、日月到勘坏、冯夷;从禺强到西王母;从彭祖到傅说。庄子在这里借用诸多的神仙、帝王、圣贤得“道”而变化神异的事例,说明“道”的无处不在,无所不能。从与西王母并列的人物看,在《庄子》这里,西王母是一位“莫知其始,莫知其终”得“道”的“真人”形象。

        《淮南子》中有三次提到西王母:

        《地形训》:

        西王母在流沙之濒。

        《览冥训》:

        西老折胜,黄神啸吟。……譬若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嫦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

        ——————————

        1参见王青.中国神话研究,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207页。

        《地形训》“西王母在流沙之濒,”是说西王母所处的地理位置在流沙之滨。《览冥训》

        说,到夏桀的时候,由于帝王的昏庸、道德的沦丧,弄得人神共怒,以至于“西老折胜,黄神啸吟”。西王母折断了头上的玉簪,黄帝之神也咆哮哀鸣。《淮南子》把西王母和黄神并列,实际上,是把西王母当作黄帝一样的“神”来写的。《览冥训》篇末还记录了后羿这位昔日的射日之神,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的神话。这时的西王母是一位天神的形象,而且西王母与不死之药联系在了一起,并随之产生了奔月神话。《淮南子·览冥训》云:

        譬若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何则?不知不死之药所由生也。是故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凿井。

        “在先秦材料中,找不到不死之药与西王母的联系,但在汉朝的典籍及实物图像中,有关记载随处可见。”[7]P213西王母与不死之药联系起来之后,则成了汉人心目中的长寿之神,在汉代的着述中多有体现。如司马相如《大人赋》:“低回阴山翔以纡曲兮,吾乃今目睹西王母,曤然白首,戴胜而穴处兮,亦幸有三足乌为之使”中西王母即是一位“曤然白首”的白发长者的形象,从她“戴胜而穴处”,还有三足乌作为侍者看,西王母俨然是女仙的首领,一位长寿之神。

        《汉书·哀帝纪》记载:哀帝建平四年,“其夏,京师郡国民聚会里巷阡陌,设张博具,歌舞祠西王母。又传母告百姓,佩此书者不死,不信我言,视门枢下,当有白发。”《汉书》的许多篇章如《哀帝纪》、《天文志》、《五行志》以及《搜神记》等都记载了这样一件事,说明至迟在汉哀帝时期西王母已经成为民间祭祀崇拜的宗教神祗。

        从《山海经》里半人半兽的自然神,到《庄子》里不知其终始的得道真人;从《淮南子》里掌管不死之药的长寿之神,再到《汉书》中受国民崇拜的宗教神祗,西王母的变化反映出神话宗教化的演变过程。也说明神话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迁的,神话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一定时代的社会状态及人们的思想观念。

        二、“寓言十九”的说理方式

        寓言是用虚拟的或假托的故事寄托某种道理。庄子认为天下太肮脏,不能用严肃的话跟他们讲道理,因而《庄子》一书“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1,“三言”之中,“寓言十九”2。《庄子》内篇、外篇和杂篇中的许多篇目,都以寓言为说理的主要方

        式。“据统计,《庄子》寓言数量共有227则”[8]P43,堪称是一部寓言故事集。书中,庄子

        借大大小小二百多个寓言表达其对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的追求,阐释自己深邃玄妙的哲理。


        ———————————

        1《庄子·天下》

        2《庄子·寓言》


        1、以寓言思维表达对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的追求

        这在《逍遥游》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逍遥游》通篇是由四个大的寓言故事组成,通过这四个故事,庄子阐明了自己对“逍遥”、“无待”的精神自由的追求。    

        《逍遥游》所表现的,正是作者所向往的悠游自在、逍遥自得的理想状态和遗世独立、绝对自由的人生境界。为说明这个抽象的道理,首先讲述一个鲲化为鹏飞向南冥的寓言故事,然后引证《齐谐》、“汤问”,说明天地之间,大到“其翼若垂天之云”的鲲鹏,小到蜩与鸴鸠,甚或野马、尘埃,乃至“御风而行”的列子,虽有境界高低、小大的区别,但都“有所待”,因而,都算不上是真正的“逍遥游”。要想真正的逍遥,就要做到“无己”、“无功”、“无名”。其后数章通过各种事例,反复论证上述论断,突出强调人生天地之间,只有顺乎自然、怡然自适,才能逍遥于物外。

        2、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阐释深奥幽眇的哲理

        庄子不仅是善于思辨的哲人,还具有艺术家的浪漫气质,他的哲学论述显出与先秦诸子大不相同的特点。他极少使用正面的说理文字来直接表现自己的思想,而是“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1的寓言,让人们在一种扑朔迷离的状态下,一种神秘浪漫的气氛中,去领悟他的心绪。如《庄子·秋水》篇,开篇便呈现一幅“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壮观画面,于是焉,河伯不由得“欣然自喜”,然后引出河伯与北海若的七次对话,说明“小知不及大知”的道理。接着,连续写了六个寓言故事,或是魏牟对公孙龙的训诫,或是孔子对子路的陈辞,或是夔、蚿、蛇、风、目、心相互仰慕,人间天上,动物神灵,任意驱使,为我所用,洋洋洒洒,仪态万方,充分论证“天地无为无不为”的道理。也就是说,凡事都要顺其自然,一切违背自然天性的行为,都须摒弃并最终回归于自然无邪的天性。

        《淮南子》深受《庄子》寓言思维的影响。为了能更好的“统天下,理万物,应变化,通殊类”2,《淮南子》用大大小小一百多则寓言故事,反复申述其中的道理,仅《道应训》就有五十多则。“道”是老庄道家学说的核心概念,也是《淮南子》的理论基础,又是“玄而又玄”的抽象概念。为说明了“道之所行,物动而应”的道理,《道应训》使用了一系列

        生动鲜活的寓言故事,如《道应训》中借“罔两问景”的寓言,说明“道”的无处不在:

        罔两问于景曰:“昭昭者,神明也?”……景曰:“扶桑受谢,日照宇宙,昭昭之光,

        ————————

        1《庄子·天下》

        2《淮南子·要略》


        辉烛四海,阖户塞牖,则无由入矣。若神明,四通并流,无所不极,上际于天,下蟠于地。

        化育万物而不可为象,俯仰之间而抚四海之外。昭昭何足以明之!”

        这则寓言,形象说明“道”就像“日光”一样,变化莫测,四通八达,流向四方。而“罔两问景”的寓言最早见于《庄子·齐物训》。《庄子》中“罔两问景”的寓言,意在提醒人们,对于“有待”、“无待”,不必强求,犹如影子的行为,似有所待而又似无所待,完全出自天机,如果非要弄清原因,甚至妄发议论,那就违背“无为”的原则了。《淮南子》继承借鉴了《庄子》寓言思维及说理方法,同时又有所创新,有所发展。

        三、夸张想象的浪漫手法

        想象与夸张,是《庄子》散文中一道靓丽的风景。它“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玄妙怪诞又飘渺神奇,惊世骇俗又超凡脱俗,它浪漫别致又富有哲理智慧,是先秦诸子中的奇葩,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想象、夸张表现手法并非庄子独有,《淮南子》同样借助夸张与想象制造了许多神奇变幻,缥缈如烟的文字,增添了这部政论散文的文学意味。

        1、夸张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寓真于诞,寓实于玄

        庄子“着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言无事实”[9]P11,为了说明修“道”需要气魄、耐心和定力,他虚构了一个任公子钓鱼的故事:

        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犗以为饵,蹲乎会嵇,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錎没而下,骛扬而奋鬐……

        任公子用五十头牛为鱼饵,蹲坐在高高的会稽山顶,投竿东海,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才钓到大鱼。而那些用细绳钓竿、跑到小渠边的,只能钓到小鱼。庄子以夸张手法,奇特的想象,告诉我们:只有具备大气魄者才能得大道,而那些“饰小说以干县令”者,则离大道远矣。

        庄子笔下的夸张,不仅有“任公子钓鱼”“鲲鹏展翅”等夸大夸张,也有缩小夸张,如《庄子·则阳》中所写的“蛮触之争”:

        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在庄子看来,相对于浩渺的宇宙,人类社会不过是沧海之一粟。而人类为了那么一点点蝇头小利,往往进行着你死我活的较量、斗争,春秋战国时期,这种战争更是持续了几百年。庄子将这种认识化为“蜗牛之角”的比喻,蜗牛已经够小,其角更是微乎其微,然而,就是这样渺小的地方,触国和蛮国却要相互残杀。《庄子》正是用寓言的形式形象生动的反映了诸侯国为“争地而战”的社会现实。而伏尸百万、血流成河的战争,竟然发生在蜗牛的触角之上,所有的原因只为争夺蜗牛触角上的土地,《庄子》用及其缩小的夸张,讽刺统治者为蝇头小利、不顾人民死活、大肆攻伐的行为。

        《淮南子》说理,不是空发抽象的议论,而是借助神话、寓言等虚构的故事,运用想象、夸张、比喻等多种表现手法,使深奥的哲理富有诗性的魅力。如《道应训》中“卢敖游北海”:

        卢敖游乎北海,……见一士焉,……卢敖与之语曰:“……子殆可与敖为友乎?”若士者齤而笑曰:“嘻!子中州之民,宁肯而远至此?……然子处矣,吾与汗漫期于九垓之外,吾不可以久驻。”若士举臂而竦身,遂入云中。

        文中虚拟了“卢敖游乎北海”的情境:卢敖到北海游观,经过北方极远的地方,进入到玄阙山,到达日落之处的蒙谷山,遇见一“士”。敖卢夸耀自己“幼而好游”,“周行四极”,因此,想与“士”交友同游。“士”笑道:“吾与汗漫期于九垓之外,吾不可以久驻”,“遂入云中”。为说明“小年不及大年,小知不及大知”的道理,作者驰骋想象,借“士”之口,描写了一个奇崛瑰伟的奇妙境界:这里无边无际、无声无息,地下面没有地、天上面没有天,听起来没有声音,看起来没有形象,从这里向外还有四海水天交接之地,再向外一展翅就是千万里,这便是九天之外的太清之境。读来如同游仙诗一般,既荒诞虚无又神奇灵动,与《庄子·秋水》有异曲同工之妙。

        2、想象带有夸张的成分,恢诡谲怪,奇幻异常

        《庄子》一向以想象力丰富、构思奇妙为世人称道。庄子用他超常的想象力创造了一个瑰伟奇诡的艺术境界。《庄子》惊人的想象力使他作品中的人物脱于流俗,给人以奇谲怪诞的新鲜感。如《德充符》以寓言的形式,描写了王骀、申屠嘉、哀骀它等六个肢体残缺、相貌奇丑而道德及其充实的人,在丑怪形象之下,彰显生意盎然的审美心境,警醒世人要重视生命内在价值的提升。《至乐》中假借髑髅之口,描写死后的世界可以安享“无君无臣”自由自在的快乐生活,设想可谓奇妙无比,其富有哲理意味的言辞也耐人寻味。《大宗师》里人的左臂可以变为鸡,右臂可以变为弹,臀部可以变为车,精神可以化为马,《齐物论》中“庄周梦蝶”的想象更是“意出尘外”: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庄子在这里讲述了一个物我交融、物我两忘、极富浪漫色彩的寓言故事,这是庄子的现身说法,以此说明“万物齐一”的美妙结果。庄周竟然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沉醉于梦境中的庄子也分不清究竟是自己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自己。亦真亦幻,亦虚亦实,虚实难辨,恢诡谲怪,奇幻异常。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淮南子》不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虚构手段,而且善于运用经验和想象,将天文、地理、人文、社会结合起来,构成一个神秘而又有趣的世界。如《淮南子·天文训》中的对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的解释:

        天气偏气,怒者为风;地之含气,和者为雨。阴阳相薄,感而为雷,激而为霆,乱而为雾。阳气胜,则散而为雨露,阴气胜,则凝而为霜雪。

        《淮南子》借助生活的经验和大胆的想象,认为雨雷电等自然现象的产生,都是由于天地之“气”。“气”生于阴阳,存于天地,感于日月,交于寒暑。阴阳二气激怒就形成风,阴阳相互交汇便形成雨。阴阳二气相迫近,得到感应而成为雷,剧烈动荡就生成闪电,杂乱混合便形成雾。如果阳气处于强势,就飘散成了露水,如果阴气处于优势,就凝结而成为霜雪。《淮南子》对“气”的认知,充满想象又不失科学,想象“气”如同人一样,阴阳失衡就会产生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风雨雷电就是这些问题的表现形式。

        365英国上市公司_best365提现到账慢_365体育直播

        结语

        《庄子》在中国文化史和文学史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国历史上大凡有所成就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几乎都从《庄子》中汲取过营养。西汉初年,黄老道家更是成为了主流的思想,生活于淮河之滨的淮南王刘安及其群臣,不仅吸收借鉴了先秦诸子尤其是《老子》《庄子》等道家学说,更是深受《庄子》浪漫精神的影响。正如高似孙在《子略》中所言:“《淮南》之奇,出于《离骚》;《淮南》之放,得于《庄》《列》;《淮南》之议论,错于不韦之流。”[10]P4“《淮南》泛采而文丽”,长于铺叙而又妙语连珠,一气呵成而又音韵和谐,巧设譬喻而又善用神话寓言,深受《庄子》浪漫精神的濡染和浸润。


        参考文献

        [1][9]鲁迅.汉文学史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

        [2]刘熙载.艺概注稿[M].北京:中华书局,2015.

        [3] [6]孙纪文.淮南子研究[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

        [4]薛斯元.浅析《庄子》寓言的艺术技巧[J].读书文摘,2016(12).

        [5]陈广忠.北海若考/淮南文集[G].北京:文史出版社,2014.

        [7]王青.中国神话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10.

        [8]董琦.庄子寓言故事艺术特质探析[J].大众文艺,2017(2).

        [10]陈广忠.全译全注淮南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4.